近年来,由一加联合创始人之一裴宇所创立的新锐 3C 品牌 Nothing 成了消费电子中的一支「个性生力军」,其旗下 Nothing Phone 手机、Nothing Ear 系列耳机凭借独特的设计成功打开了市场,此前我爱音频网更对 Nothing Ear ( 1 ) 与 Nothing Ear ( stick ) 进行过详尽的评测与拆解,两款耳机产品的独特外形和使用体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近期,Nothing 就推出了 Nothing ear 系列耳机的全新正代旗舰 Nothing Ear ( 2 ) ,新款耳机不仅继承前款的独特外观体验,更在音质上具备飞跃,拥有 LDHC 5.0 加持,更被通过电商平台、drivepro 门店等渠道引入国内,一经推出,就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大热。
那么,新款 Nothing Ear ( 2 ) 的实际聆听体验究竟如何?作为 Nothing 打入国内市场的首款产品,新品又能给国内消费者带来哪些全新惊喜?下面,就让我爱音频网带领大家一同体验 Nothing 新品 Nothing Ear ( 2 ) 的魅力。导览
(相关资料图)
Nothing Ear ( 2 ) 为一款 TWS 真无线耳机,拥有丰富功能。为对耳机进行全面而深度的体验,我们依照「开箱」「上手体验」「数据实测」三大层面对耳机进行了深入评测。
本评测的主要逻辑结构如下:
Nothing Ear ( 2 ) 产品开箱
包装与配件
外观细节
Nothing Ear ( 2 ) 上手体验
连接、配对及 App 体验
佩戴感
聆听体验
Nothing Ear ( 2 ) 数据实测
重量实测
充电及续航
无线连接能力测试
设备兼容性测试
我爱音频网总结
你可以依据评测文本中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快速找到想要看的特定评测项目。
Nothing Ear ( 2 ) 产品开箱
包装与配件
Nothing 产品在工业设计上相当具有个性特色,而 Nothing Ear ( 2 ) 在包装上就具有十足的「Nothing 风格」,辨识度十足。Nothing Ear ( 2 ) 的包装正面如上所示。和大多数品牌耳机产品的「品牌名 - 产品图 - 产品名」的常见设计不同,Nothing Ear ( 2 ) 在包装正面上以大篇幅印刷了耳机柄部位置的特写,该部分还以点阵字体形式标注有 Nothing 的品牌 Logo,品牌个性十足。包装背面则贴有记载产品详细参数信息、制造商信息的标签。标签可见,Nothing Ear ( 2 ) 的型号为 B155;充电盒电池容量 485mAh、输入 5V/0.9A;耳机本体电池容量为 33mAh、输入 5V/0.07A;产品为纳欣(Nothing)英国授权生产,中国制造。
另外,标签的右下侧还标注了 Hi-Res Audio Wireless「小金标」的 Logo,表明耳机的音质经小金标认证。
Nothing Ear ( 2 ) 的包装采用极简紧凑设计,内部空间利用率极高,取出其包装中所有物品如上。Nothing Ear ( 2 ) 的包装清单包括耳机及充电盒、线缆、替换耳塞及快速开始指南。
Nothing Ear ( 2 ) 随耳机附送的线缆一览。耳机充电盒采用 Type-C 接口充电,因此 Nothing 为耳机附送了一根双端 Type-C 的充电线缆,相比常见的 USB-A 线缆,双 Type-C 线更适应如今的 PD 协议普及趋势。替换耳塞一览。Nothing Ear ( 2 ) 随耳机附送了两对替换耳塞,加上已出厂预装在耳机上的一对,共计三对,让不同大小耳廓的用户均能得到良好的佩戴感。外观细节
视线回到产品。Nothing 旗下产品以透明式工业科幻设计而闻名,在 Nothing Ear ( 2 ) 上,这一设计风格也贯穿产品内外。
Nothing Ear ( 2 ) 的充电盒除转轴、盒盖磁铁、按钮及电池电路区外,均采用了大片透明材质,盒内的耳机、磁吸触点等结构一目了然。充电盒的顶面一览。透过透明的顶盖可看见充电盒内的 Nothing Ear ( 2 ) 耳机本体,且在充电盒的顶盖上,还设有一个凹位,方便握持。Nothing Ear ( 2 ) 充电盒的前侧一览。充电盒前侧的右侧位置嵌入了两枚磁铁,用于保持充电盒盖子的合闭状态。Nothing Ear ( 2 ) 底面一览。底面采用了透明材质及白色磨砂材质的拼接设计,并标注了产品的技术参数与监管信息。另外,透过透明的底面,还可看到嵌于充电舱底部的两枚用于定位耳机的磁吸磁石。
Nothing Ear ( 2 ) 充电盒打开上盖后一览。开盖后可见,两侧耳机本体以侧向方式放于充电舱之中,充电盒中央部分则以点阵字体标注了「ear ( case ) 」(耳机盒),且在前侧还有一枚圆形状态指示灯。将耳机本体从充电盒中取出后如上图所示。观察可见,两侧充电舱的位置与耳机的柄部位置有一白一红两对圆点,可通过色彩区别让用户轻易区分耳机的放置方向,设计相当巧妙。Nothing Ear ( 2 ) 两侧耳机本体外侧一览。和上一代相同,Ear ( 2 ) 在外形轮廓上采用了入耳式 TWS 上常见的柄式设计,但耳机的柄部外层则全为透明材质,内部元件清晰可见,个性十足。凑近观察可发现,柄部外侧中的耳机双层电路板的板背位置,以点阵字体标出了产品名「Nothing Ear ( 2 ) 」。另外,在柄部侧面的触控区,还可透过透明外壳观察到内部的压力传感器。
Nothing Ear ( 2 ) 耳机内侧一览。耳机柄部内侧位置则设有两个磁吸接口,用于从充电舱中取电及通讯。Nothing Ear ( 2 ) 耳机音腔部分近览。耳机的音腔部分近似于豆状,通体白色,且音腔内侧则各设置了两个麦克风开孔,用于拾音并实现主动降噪。Nothing Ear ( 2 ) 耳机本体一览。Nothing Ear ( 2 ) 耳机本体及充电盒一览。Nothing Ear ( 2 ) 上手体验
连接、配对及 App 体验
Nothing Ear ( 2 ) 为一款真无线 TWS 耳机,在使用前,先需将耳机与手机、平板等设备进行连接匹配。我爱音频网在体验时发现,耳机的连接方法相当简单,即使新机到手也可轻易上手使用。
首先,在新机到手后,只需打开充电盒上盖,耳机就会自动进入配对模式,此时,从手机系统设置中的蓝牙选项中选择「Ear ( 2 ) 」配对完成后即可开始使用。
另外,Nothing Ear ( 2 ) 也支持 Nothing 旗下 App「Nothing X」,在已配对的手机中安装并打开这个 App,就可以在 App 中看到耳机的电量等实时状态,并对耳机进行进一步自定义设定。我爱音频网在体验后发现,Nothing 的这个「Nothing X」和其旗下产品一样,在功能强大的同时也极富个性。首先,App 的整体界面设计极为简洁,又具有一定的「科幻工业风」,在连接及设定耳机时,App 都会有流畅而炫酷的动画效果,视觉观感「拉满」。而 App 在个性十足的外观下,还潜藏了丰富的功能。我爱音频网发现,在 App 中,用户可以进行 EQ 均衡器设定、降噪控制甚至是耳塞贴合度测试等高级选项,满足「硬核用户」们的自定义需求。另外,Nothing Ear ( 2 ) 还在柄部位置设有触控区,通过在触控区中执行手势即可实现开关降噪、媒体控制等操作,免去了从口袋中掏手机的繁琐。值得一提的是,和上代的触摸式手势不同,新一代 Nothing Ear ( 2 ) 采用的是压力传感器方案,只有在检测到一定的按压压力后,手势才会被成功触发,大大减少了误触误操作的几率。
佩戴感
佩戴感方面,我爱音频网在试戴后发现,Nothing Ear ( 2 ) 虽在外观上相当吸睛,但其基本形态仍为很成熟的柄式入耳式 TWS 耳机,戴起来相当舒服。
得益于「豆状」圆润的音腔部设计,Nothing Ear ( 2 ) 的音腔部分可与耳廓舒适贴合,不会产生过强的异物感,即使佩戴着耳机侧躺睡觉,也不会有「硌耳」的状况发生。另外,耳机本身在重量上还相当轻巧,不会为耳朵带来较强的负重感。因此,在新机到手佩戴不久后,即可习惯耳机的佩戴感受,甚至进入「无感佩戴」模式。
佩戴 Nothing Ear ( 2 ) 从远处观看的效果如上。虽然耳机外形相当小巧,但其透明式科幻风的设计还是让耳机戴起来相当吸睛,除听音乐外,也极适合作为一款日常穿搭饰品所用。聆听体验
声音是新一代 Nothing Ear ( 2 ) 的主要升级点之一,而我爱音频网在深度聆听 Nothing Ear ( 2 ) 后发现,耳机在听感上较本就出色的上一代有了更进一步的飞跃。
我们在佩戴 Nothing Ear ( 2 ) 聆听多首不同类型曲目后发现,虽耳机的发声单元仍维持在 11mm 大小不变,但 LHDC 5.0(24bit)技术的加持确让耳机在声音还原度上得到进一步提升,让耳机得以呈现音频中更丰富的细节。调音风格方面,在 Nothing Ear ( 2 ) 的默认设定下,耳机整体有一定的风格化调整,低频经一定强化,中高频则相对平缓,总体「通吃」主流用户的听音偏好。
另外,在配套 App 的设定中,还可为 Nothing Ear ( 2 ) 开启一项音质「黑科技」——在进行听力评估后,耳机就会依据评估出来结果列出补偿图表,并计算出声音个性化方案。我爱音频网多位编辑进行个性化测试后发现,借助 Nothing X App 的个性化声音功能,佩戴 Nothing Ear ( 2 ) 确实能「听到此前听不到的声音」,带来更佳的聆听体验。
主动降噪方面,Nothing Ear ( 2 ) 则拥有出色的降噪能力。我们在多个嘈杂场景下开启耳机的降噪模式后发现,耳机的主动降噪模式可显著降低持续环境噪音,其 -40db 的降噪能力足以应付通勤地铁、办公室等场景的需要,实现更沉浸的听感。值得一提的是,Nothing Ear ( 2 ) 在降噪上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小设计——耳机的「降噪模式开」的声效提示是一个类似于「吸气并憋住」的声效,而「通透模式开」的声效则是一个「呼气」的声音,相比常见而生硬的语音提示,这一声效设计明显更为有趣、直观。
Nothing Ear ( 2 ) 数据实测
重量实测
为了解 Nothing Ear ( 2 ) 的实际重量,我爱音频网对耳机及充电盒进行了重量实测。
我爱音频网采用高精度秤对耳机进行称重后发现,Nothing Ear ( 2 ) 单边的重量为 4.5g,两侧合共 9g,重量在 TWS 入耳式耳机中相当轻盈,佩戴时不会为双耳带来负担,适合全天长时佩戴。连同充电盒,Nothing Ear ( 2 ) 的总重量则为 60.8g,依然相当轻盈,结合小巧紧凑的体积,外出时可轻易随身携带。充电及续航
我爱音频网采用专业测试仪 CHARGERLAB POWER-Z 对 Nothing Ear ( 2 ) 进行充电测试后发现,耳机充电盒的充电功率约为 3.7W,在 TWS 耳机中属于较快水平,相当出色。并且,充电盒支持快速充电,10 分钟的充电即可实现 8 小时的音乐播放时长。另外,Nothing Ear ( 2 ) 的充电盒还支持无线充电,将充电盒放置于 Qi 协议充电板上,即可实现最高 2.5W 的无线充电功率。同时,如果搭配 Nothing 旗下手机 Nothing Phone ( 1 ) 使用,还可通过手机背面的的无线充电线圈给 Nothing Ear ( 2 ) 实现反向充电。
续航方面,Nothing Ear ( 2 ) 的耳机本身可实现 6 小时的聆听时长,配合充电盒则可实现最高 36 小时的续航时间,若用于日常通勤、运动使用,则可实现「一周一充」,基本不会出现续航焦虑。
无线连接能力测试
Nothing Ear ( 2 ) 为采用了蓝牙 5.3 技术的无线耳机,拥有低延迟、低功耗的无线连接能力。为测试耳机的无线连接距离,我们对 Nothing Ear ( 2 ) 进行了标准化的测试,测试的具体方法如下。
我们将一台 iPhone 放在办公室固定位置中(平面图中右侧),并在手机中播放音乐,然后佩戴已连接到该 iPhone 的 Nothing Ear ( 2 ) 沿以下四条路线行走,来测试耳机的无线连接稳定性。其中:a 路线:经过同事的办公区,该区域有电脑、手机、其他无线耳机等大量无线设备工作中;
b 路线:经过了隔墙及一面透明的落地玻璃;
c 路线:路径接近直线,期间障碍物较少;
d 路线:经过接待室及洽谈区,期间有零星障碍物,但无电子信号设备。
经实测发现,得益于蓝牙 5.3 技术及扎实的无线设计,Nothing Ear ( 2 ) 在四条线路中则自始至终均能保持稳定链接,说明具备强大的无线连接能力,即使在高峰期地铁等拥挤的公共场所,也无需担心断联。
设备兼容性测试
Nothing Ear ( 2 ) 拥有丰富的功能,我爱音频网分别用四款最具代表性的手机与 Nothing Ear ( 2 ) 进行连接,然后分别测试耳机的音频播放、媒体控制、通话控制等功能,测试的具体结果如下。
我爱音频网在进行测试后发现,Nothing Ear ( 2 ) 与四款不同品牌、系统耳机均可实现流畅的联动,且耳机的配套 App「Nothing X」也提供了 iOS 及 Android 两大系统的版本,主流手机用户均可放心使用。我爱音频网总结
Nothing 这一品牌凭借独特的设计而炙手可热,而我们在深度体验 Nothing Ear ( 2 ) 后发现,这款耳机不仅有个性十足的设计,其在炫酷外观之下的整体体验也相当出色。
外观方面,Nothing Ear ( 2 ) 继承 Nothing 旗下产品一贯的透明科技风外观,其不但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透明观感,「红白圈」等直观精妙的设计细节也带来了高实用性,实现了「既好看又好用」。
听感方面,得益于 LHDC 5.0,Nothing Ear ( 2 ) 则相较上代可还原出更丰富的音频细节,且个性化音频、佩戴贴合度监测等智能功能更从算法层面进一步改善了耳机的聆听体验。
总的来看,作为 Nothing 进军国内市场的首款产品,Nothing Ear ( 2 ) 无明显短板,且无论是外形还是实力都不乏出众亮点,让其有实力在一众 TWS 耳机中脱颖而出。如果你对这种外形的耳机相当喜爱,那么就可放心入手 Nothing Ear ( 2 ) 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