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首期节目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讲。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相关资料图)
8月19日,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由省卫生健康委等主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承办的医学人文科普讲座——《健康大讲堂》首期节目《青青药圃 生生不息》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讲。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康焰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特聘专家王红,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对话古今,讲述杜甫草堂的医学人文,探讨千百年之后的生命哲学思考。
王红说,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后的心态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第一是绿洲,杜甫从战火连天的地方一路跋涉进入成都平原,杜甫草堂对杜甫来说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绿洲;第二个是人间烟火,杜甫从当时战火纷飞的北方和世态炎凉的官场上来到成都,感受烟火气和人情味;第三是滋养,感受到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美好氛围,这些东西对杜甫来说是一种滋养。”
“杜甫所处年代战火不断,他的终极理想是天下无病,这体现了一种大爱。”王红引用杜甫诗句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等,都展现了杜甫希望天下无病、天下太平的态度,他的仁者精神、家国情怀就闪耀在这些朴素的愿望中。
而现代医护工作者只要国家需要,他们随时冲锋陷阵。康焰在现场分享了他在抗疫一线的经历:“重症监护室里,我们是在和死神赛跑,见证了太多生离死别,医生与患者都需要努力共同守护生命,医护工作者面临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时,我们会认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找到救治方法,这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康焰表示,医护人员尽全力抢救每一个病人到最后康复,老百姓会觉得这是奇迹,但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医护工作者来说,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第一次与文学教授对话古今,是一次医学和人文的交流,让我对医学人文有了更现实的感悟,感受到杜甫是一个被写诗耽误的医学家,他提出的天下无病,也是现代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康焰说,《健康大讲堂》可以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感受到医学人文的力量,给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温暖的医疗服务。
同步播报
近200家医院来信讲述背后温暖故事
《“卫”你读信》医患互动云展播上线
□刘珩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8月19日,川观新闻联合四川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共同发起《“卫”你读信》医患互动云展播上线,活动邀请医师们分享从业生涯印象最深刻、最难忘、感触最深的一封来信,并还原这封信背后的故事。
征稿启事刊发后,收到了全省近200家医院来信。其中,既有跨越65年时空的回忆,也有相隔万里的问候,甚至只有一句“辛苦啦”的感谢……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温暖却始终相同。
在回信中,医护人员总会讲述他们被患者和患者家属感动的瞬间。
“金老师,辛苦啦!”一位结肠癌晚期患者,在病房中写下对四川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内科医生金永东的感谢。短短一句话,却给金永东带来深深的感动和敬意。金永东在回信中记录下患者的故事:因为无法根除肿瘤,患者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但他总是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带12岁的孩子外出旅游、参加骑行运动和游览博物馆。金永东在给患者的回信中写道:“命运不可控,但如何面对命运的磨难,您的表现经常在激励着我。”
医患之间,有激励,有温暖,更有感动。去年8月,一名3岁的患儿因肠闭锁术后慢性肠梗阻住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愈后,孩子母亲用手写信记录下那些暖心的医护们:总是笑眯眯逗孩子,给孩子带绘本故事的金建莉护士;给孩子输液打针都十分温柔的李宇护士;下班后还会来查房的吉毅医生……“我们之间是医患关系,萍水相逢,但短短数日的相处,就觉得很安心和温暖。”
这封手写信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医护团队认真保存,每当有新入科的医护人员,就会拿出来分享阅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医护团队在回信中写道:“让他们去感受和谐医患关系的温暖,去体会用精湛技术和真诚沟通救治患儿后带来的喜悦,去理解‘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深意。”
□丁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