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肉的流通渠道是以冷链物流为核心,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复杂体系。在流通主体方面,以屠宰企业对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的流通为主,在运输方式上以公路冷链为主。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冷链设施建设和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
目前,我国冷却肉的生产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些肉类加工企业把冷却肉列为主打产品。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多个肉类加工企业中只有少数几家涉足冷却肉的生产,如:河南双汇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江苏雨润集团、北京千喜鹤集团、山东金锣集团、得利斯集团等,他们潜在的冷却肉生产能力也只有十几万吨。就目前来看,我国冷却肉生产远未发展到“走上城市居民餐桌”、“在肉类消费中占有一定比例”的阶段。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冷冻肉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冷冻肉是指畜肉宰杀后,经预冷排酸,急冻,继而在-18℃以下储存,深层肉温达-6℃以下的肉品。优质冷冻肉一般在-28℃至-40℃急冻,肉质、香味与新鲜肉或冷却肉相差不大。若在较低温度下冷冻,肉质、香味会有较大差异,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冷冻肉不好吃的原因。但两种方式的冷冻肉,其保存期都较长,故被广泛采用。冷却肉与鲜肉相比,多数微生物受到抑制,更加安全卫生;它与—18℃以下冻结保存的冷冻肉相比,又具有汁液流失少、营养价值高的优点。因此,冷却肉是比新鲜肉卫生,比冷冻肉更富营养的肉,值得大力推广。
根据中国肉类协会的规划设计路线,从国内发展看,“十四五”期间,肉类行业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建设健康中国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需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导,以畜禽屠宰企业为发力点,加快屠宰产业及冷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调整,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肉类产业冷链物流体系。
伴随消费升级与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对于食品安全与延伸服务产品的要求越发严苛。规范和品质并存的冷链设备才能够确保食物的绝对安全,才能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关注与欢迎。冷冻冷藏食品龙头骨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得到提高,销售区域扩大,经营业绩抢眼。实现了改革创新启新篇。到目前我国冷却肉的生产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些肉类加工企业把冷却肉列为主打产品。
2023年中国冷冻肉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冷冻冷藏技术水平提高,城乡冷链建设逐步完善,消费市场日臻成熟,为冻肉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契机,倒逼冷冻冷藏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随着冷冻肉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冷冻肉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随着冷冻食品进口的增多,不仅带动了我国冷冻食品的冷链物流和冷库产品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预加工食品工业的发展。据中国食品协会和中物联冷链委的统计,随着进口冷冻食品的不断增多,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到2025年,中国将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和1千万吨的冷藏能力。预计未来5年中冷链物流产业将保持15-20%的高速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0亿元。冷冻肉市场规模也将水涨船高,居民肉食消费结构中以常温肉为主的消费传统将逐步改变,冷冻肉消费占比有望随着加工品消费的增长逐步提升。
由于冷冻肉在储存时间和规模上的优势,冷冻肉价格虽然一般均低于常温或冷鲜形态的同类产品,但其生产和销售商在正常情况下反而有机会获取更多利润;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终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即鲜食消费和加工消费的结构变化。由于饮食烹饪传统的影响,居民普遍不喜欢直接购买消费冷冻肉,冷冻肉的客户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因此加工消费和鲜肉消费两者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将决定冷冻肉市场的发展潜力。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加工品和外出餐饮才是猪肉消费的主要部分,由于相对鲜肉的时效性和规模优势,冷冻肉消费比重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本报告根据冷冻肉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冷冻肉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冷冻肉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冷冻肉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冷冻肉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