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实现经济总量破万亿,成为全国第一个破万亿的地市级区县。这一年,海淀区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50家。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科技创新”为海淀GDP跨入万亿元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这一领域也成为年轻人施展才华的沃土。
2022年1月29日,北京中关村大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在海淀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刘春哲给出一组数字:海淀区目前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占北京市的35%;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4家,占北京市的35.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5家,约占北京市的45%、全国的3%;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占北京市的27.7%;独角兽企业50家,占北京市的四成。
高精尖产业是海淀区产业的主力支撑。北京市海淀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玉霞介绍,该区信息、科研、金融三大产业占比达到66.9%。其中,信息业比重由2017年29.8%提高至2022年4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
2022年,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038.3亿元,占北京市的52.7%。
“聚焦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依然是2023年海淀发展的重点。“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大健康产业为突破、科技服务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未来产业为先导”,这些关键词构成海淀区致力于打造的现代“高精尖”产业体系。
刘春哲举例说,在人工智能领域,支持建设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筑牢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技术体系和算力支撑;在区块链领域,推进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建设和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实现区块链应用示范引领;在集成电路领域,加速研发集成电路IP核,构建RISC-V产业生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331.2公里测试道路全部开放,依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超高清视频领域,突破8K超高速网络存储、硬件编解码、纯软件编解码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聚焦医药健康源头创新,支持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还有面向未来的量子信息领域、空天领域、氢能领域等,都做出了重点布局。
刘春哲介绍,海淀区还为年轻人营造了一流创新生态。海淀区正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推动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评价、赋权改革试点,联合高校院所推进全国首个临床医学概念验证中心等4个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发挥各类科转基金纽带作用等,多方协同推动成果转化。开展“海英计划”人才专项评审,落实人才举荐制,企业博士后分站突破100家。此外,完善营商环境,落实“服务包”机制,联合29个街镇,建立科学城全员服务企业机制,加大对科技企业的空间、人才、研发等支持保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高新技术企业